光阴如梭,幼儿的身体总是让李慕白昏昏沉沉,不知不觉已经2岁,少林寺的藏经阁对于李慕白这样的穿越者来说,应该是少林寺最吸引人的地方,2岁的李慕白便总是试图偷偷爬进藏经阁,因为他还小,驻守藏经阁的僧人亦未多留意他,李慕白就很好的利用了这点,虽被多次抓出来,但李慕白任然不知悔改总是想尽办法溜进藏经阁,时间久了,方丈等人也就没再管他,毕竟他进藏经阁居然是看经书去了,也从来没有破坏行为,毕竟还是个孩子,孩子又能又什么坏心眼呢~~~!
一转眼李慕白已经到了第十八个年头,藏经阁已经不再常去,一个现代人的灵魂理解能力,加上这具骨骼精奇,天资聪慧的身体,让李慕白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,已经学会了少林七十二绝技,除了两门罗汉阵法没有实践,其他都已掌握,而洗髓经、易筋经早已成为他日夜运转不停的练神、内功心法。而少林寺的高僧最多也就能将两三门绝学练至大成,李慕白只感慨,果然,我就是那个万中无一的绝世天才!
李慕白早已发现自己不平凡,身为现代人,当然知道自己的情况太过惊世骇俗!一直低调行事,仅有方丈等寥寥数人知道他武功非凡,却也不知道他到底到了何种境界,连李慕白也不知道自己目前在这天下是何等水准,也不管它,在这少林寺里十八年也有了深厚的感情,除了没有女性这点,李慕白还算很满意。
“三藏,讲经了!”门外传来二师兄的喊声,三藏是李慕白自封的,在幼时,因为他的某些趣味,从能说话后便一直自称三藏,原本三藏是对佛法高深的僧人的敬称,然而经不起李慕白的絮叨,久而久之,三藏亦成为了李慕白在这个世界的名字。二师兄俗家名吴大用,家中排行老大,来自山下的村庄,因为家中实在养清贫,二师兄亦是只能送到少林寺出家当了和尚,至少能管温饱。二师兄为人憨厚老实,但悟性不够,但颇爱研究吃食,常常在灶房打下手,对三藏极好,几乎把三藏当做亲兄弟照顾。三藏沉迷各种古怪事务时,二师兄总不会忘记提醒三藏日常功课。
“来了”运转功法,长吐一口清气,清气吐出犹如淡白色烟雾逐渐飘散,这是内功已经纯青至一定境界的体现!三藏回了一声,便穿鞋随着二师兄朝前讲经殿走去,每日上午,寺内众僧需随讲经高僧学习佛法,今日讲经轮到达摩堂堂主法度讲解长阿含经,对于已熟读藏经阁经文并已经修炼有成的三藏来说,确实没有多大兴趣,但三藏任然用一半注意力听经,而另一半却开始思考什么时候才能下山历练,而这山下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奇世界,虽然长闻寺内僧人说起外面的世界,亦偶尔下山采买寺内物资,但始终未离开少林寺太远,且山下贫瘠,亦未能增长多少见闻!
讲经过后,已到午饭时间,这也是众僧最期待的时光,同样是三藏最绝望的时光,作为一个穿越前的吃货,怎能忍受没有味道的斋饭,三藏早早就帮助灶房研究除了大豆榨油,通过将大豆晒干,炒热后使用麻袋填装,最后使用擒龙手压挤生生将大豆炸出油来!~这并不复杂,对普通人而言最难的是最后的榨油阶段,而对于有功夫在身的僧人,即便不会擒龙手,用石板大力挤压大豆也能出油!三藏始终忘不了,众僧在吃到第一口豆油炒菜时候的幸福感,做和尚真难!三藏原本还想种植一些调味蔬菜,可惜被方丈制止了,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卷八,“是诸众生求三摩地,当断世间五种辛菜”三藏才知,出家人不能吃这些调味配菜,因为这会勾起人的欲望。随即,三藏只能改变策略,研究汤菜、炖菜!即便如此,时间长了,少林寺的斋饭始终是三藏的梦魇。至于“素肉”,三藏暂时还未研究出来!
手机支付宝搜索XeavdO831HA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,赶快参与吧!
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,请退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