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承上启下

自从轩辕族长将元神力量融合于啸天后。

继而啸天又屡次吸收了敖铁、异能者四人众、以及血冥和寻啸天(PS:为了主角穿越后方便点,穿越后主角宿体与主角同名,请不要误会。)啸天也因此间接的获得了许多记忆。

注:以下为啸天获得的记忆,(部分与本书无太大关连的记忆本人会忽略掉,读者们可视为此类吸收记忆类功法有缺憾,毕竟没必要全都写下来)

轩辕族长-修真功法的特点,以及轩辕一族千年来对于修真法诀的研究成果。

敖铁-修习异能术的方法,以及自己对异能独特的见解。

寻啸天-自己的全部记忆。(PS:由于是自愿让啸天吸收自己的元神,因此啸天对他的记忆完全吸收)

异能四人组-异能阵法的部分特征,以及专家级的数理化知识(当时地球已经流行对八岁以上孩童强制灌输这些知识,所以四人组会有这些记忆)

血冥:讲究以吸收他人之血用于修炼的炼血术。由于功法很血腥所以血冥的功法被啸天视为禁术不会修炼,只保留这段记忆。

另,啸天至此开始将会替代宿体(寻啸天),并懂得宿体原有的全部功法;至于以前主角的各种功法,由于穿越则全部作废(一是为了让各位读者对主角有更加清楚的了解;二是为了本书以后的精彩着想)。

修为阶级划分和前文大致相同,在这里我补充并详细说明下(PS:每个阶级最后一层为这一阶级的顶峰,这个时期修士将会进阶所以做为过渡期):

后天:普通人占大多数,另外是会武功的武林人士。共分九层。

先天:将真气修至极限的武林绝顶高手,这时可以吸收混杂的天地灵气;共九层。

炼气:先天期将灵气吸收至极限后需要将混杂的灵气逐渐修炼精纯的过程;共九层。

筑基:净化后的灵气可以锻身练体,为将来的修练打造基础的重要时期;筑基后的修士已经能够直接吸收纯净的天地灵气。共分初、中、高三阶段(以后不说明的层次皆为三阶段)。

开光:吸收一定的灵气后丹田内的灵气将逐渐变为液体,修真者真正的开始阶段。

结丹:丹田中液体状灵气随者修士的不断吸收后由量变引起质变,丹田灵气融合成固体的阶段。

辟(bi)谷(金身):受到大量的灵气不断锻炼身体后,修士可以直接将灵气转化为生活中身体所需能量,至此后修士便不需要在继续进食,当然如果想吃的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而又称为金身期,是因为达到这个修为,修士的肉身会由内而外,防御力有大幅度提高,基本可以免疫修为低于自身一大阶的攻击从而达到金身不灭的效果。

金丹:随着不断修炼丹田内的固体灵气逐渐将会变为金色,此时的修士已经可以御剑杀人,与炼气期以前出现本质差别。

元婴:金色丹田行成一个和本体一样的婴儿,真正步入修真殿堂。可以御剑飞行。

出窍:元婴的神识(简称元神)可以飞出体外,进行诸如观察,操控物体,影响其他低修为的心志等活动,对物体的控制能力加强。

分神:这时的修士可修炼出一个灵气分身,并将元神付诸于分身上实行操控。简单地说,就是一心二用。

合体:分身与自身元神结合在一起共同修为,元婴基本趋近实体化,好象丹田内再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。

大乘:人皆有寿命的限制,这是宇宙的定律。修真者便是追求长生,逆反宇宙定律的群体,此时修士的修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,这时需要巩固修为,慢慢累积力量,之后便会降下劫雷,仅一层(渡一次劫已经是十成修士的噩梦了)。

渡劫期:渡劫后的修士一般已经不会再理会修真界的事情,而修真界也已经无法适合这种修士;当修士的修为臻至圆满后,接下来便会飞升至仙界。

关于寿命:后天为100年(基数),先天130年,炼气180年,筑基260年,开光350年,结丹500年,辟谷800年,金丹1500年,元婴3000年,出窍5000年,分神1万年,合体3万年,大乘5万年,渡劫10万年。

宿体属性解析(部分)-功法:

炎阳决(火)【PS:以后带有属性的功法本作者会在后面标明属性】,炙炎门祖师炎焱真人自创的顶级功法,法决共分七层,最低修习限制为结丹期,之后修为每提高一大阶可修习一层,此功法可修至合体期(合体期之后的大乘期与渡劫期为修士过渡期,之后便会飞升仙界)。现在修为结丹期的啸天已经学会第二层。

残阳剑法:炙炎门必修剑法,和炎阳决相辅相成。分为《总决篇》和《实战篇》两部分。

—总决篇:将炎阳灵气依附于剑中,可以提升武器的杀伤力。传说修至圆满依附于剑上的炎阳真气可以外放两丈开外,被炎阳剑气依附的剑劈金断玉,普通法宝难以抵挡;唯一
手机支付宝搜索wNR1x8Y317Q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,赶快参与吧!


淘宝1111超级红包,复制淘口令¥ HU108 xqTHf0mcK2N¥ https://m.tb.cn/h.SSdhzY5,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。
若淘口令失效,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

京东1111超级红包,复制京口令¥C4tPSALwx2Yfbp5V¥,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。
若京口令失效,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

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,请退出

来源9:http://b.faloo.com/1058914_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