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栀与清元顺着桃谷小道走去,突然遇到了一条岔路,不同去向的三条交叉路口。
二人走到这条岔路口的时候,一前一后,相继止住了脚步。
不是因为选择困难而止步,相反,这条岔口还很好选择,三条道路的其中两条相互交叉,最终融合交汇出了第三条道路,看起来就像个“丫”字。
这三条道路标志很是明显,两条相交的小径非常狭窄,而且道路较为曲折、泥泞,明显就是人为开拓出来的捷径,其中离栀与清元二人所行进的道路尤为坎坷,褊狭的泥路只允许一次路过一人。
所以,离栀与清元二人几乎一直保持着一前一后的方式赶路,处着“长者先行”的缘故,离栀一直跟在几乎矮他一头的清元身后。
另外一条小径则略显宽阔,但也仅仅只能并排着俩人挤着前进,比起离栀二人所在的路径好不到哪里去。
两条小径在相互交汇的地点形成的第三条道路,则就显得极为开阔,几乎可以过辆赶路的牛车了,一看就是条通往繁荣之地的康庄大道。
所以,面对这种标识明显的岔路,不存在什么迷茫的选择,只需要顺着最为宽阔的大道行进,必然会到达人烟辐辏的场所,从而让离栀二人摸清自己究竟身处何方。
至于在岔路口停下脚步……
离栀是因为清元突然止步,他被迫跟着停了下来,而清元顿住身形的原因,则是因为另一条小径上,有人迎面走来,并先他们一步踏在那条交汇后的宽阔道路。
来人是一位妇人,旁边跟着一名十五六岁的男孩,看起面相,大约是一对母子。
妇人拽扯着男孩从小径并入到大路上时,也注意到了迎面的离栀二人,妇人有些尴尬,歉意地朝着离栀二人点了点头,算是在与离栀二人打声招呼示意,然后拽着身后有些抗拒的男孩继续赶路。
谦和礼让是中华的一种传统美德!
因为这条岔路的分布,两条小径交汇到大路的交叉点很是局促,所以时常都会有从这两条小径同时碰面汇合的“撞车”局面,而大多数人都往往是选择礼让对方,让对面先行过去……
妇人平时遇到与人“撞车”的情况,都会特意驻步,静静地等待在一旁礼让,待行人完全过去之后,她才会跟在后面赶路。
而今日的妇人确实有些着急,一心赶路,再加上自己那没出息的娃,一路上一直呵斥着他,这才没能在第一时间注意迎面的离栀二人,所以才失了礼仪,抢先一步跨进路口……
遇到这种事情,清元倒也不生气,虽然本着“先来后到”的规则,确实是离栀二人应该先行,但清元游历多年,见识过不少无视规矩制度的恶棍存在,所以也没必要为了一件“抢路”的小事而动怒。
他又不是喜欢斤斤计较的人!
况且,那妇人也在事后歉意的打了招呼,真诚的模样不似做戏,清元判断对方应该是真的有什么急事赶路,这才不得已间做出无礼行径。
重新起步,清元带着离栀尾随在那妇人身后,双脚也踏在了那条宽阔的大路上,开始继续赶路。
跟在妇人身后,听着妇人教训自家孩子的话语,清元也搞清楚了对方着急赶路的原因。
“你这死孩子就不能懂点事吗?今天这个事情可是你娘我好不容易求来的!潘家的闺女长得多水灵?你去见一面能少你块肉?你都十五了!到了该成家的年纪,总不可能一天到晚的都待在那一分二亩地上吧?总拱你那烂白菜,那能给你生儿育女吗?”
妇人撤着男孩的耳朵,恨铁不成钢地继续说道:“去见见人姑娘怎么了?我和你爹不就是这么认识的吗?你娘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,肚子里面都有你了!”
“哎呀!娘!我不去!你撒手,拽疼我了!耳朵都快被揪掉了!”男孩双手把着母亲揪着自己耳朵的手,一脸地不情愿。
终究是自己生的,妇人也怕伤到自己的儿子,于是将手松开,有些严厉地问道:“为啥不去?”
“都不认识,去了说啥嘛?聊白菜?再说了,潘家可是大户!人姑娘家哪里能看上你儿子这样的?反正又成不了,干嘛还浪费那时间?”
妇人听到男孩的声音,立马就炸了:“这样的是哪样的?我儿咋了?比谁差了!这十里八乡的,谁不知道我扈二娘的儿子?要个子有个子,要力气有力气的,模样周正,地又耕的好,放眼望去,谁不羡慕?”
“哎呀!娘!你小声点!”男孩朝着亲娘嘘声,然后有些害羞地扭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离栀与清元二人。
“小声什么小声?这有什么好难为情的?你一个男娃,那么腼腆干啥?就是因为你脸皮子薄,你才到现在都说不下媳妇!想想上次相的那姑娘,第一次见面,瞅你的眼神都不一样!唉~多好一姑娘啊……”
“哎呀!娘!儿子……配不上的!”
“配不上!配不上!你都没跟人姑娘处着看,怎么就知道自己配不上?”
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,请退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