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【昆仑古路,拜师玉鼎】

杨戬早已想好怎么安顿妹妹。

在天庭全力通缉,众神爱莫能助的形势下,此界最安全之地,莫过于昆仑山阐教祖庭。

最值得信任之人,莫过于玉鼎真人。

那日能脱大难,杨戬料想定是阐教高人出手相助。

此界高人不少,但与杨家非亲非故,没必要为了他们兄妹得罪天庭。

杨戬是未来的玄门战神,是阐教最重要的三代弟子。

阐教大能绝不会袖手旁观,看着他殒落。

或许玉鼎真人法力低位,无力相救,但阐教元始天尊座下有十二金仙,多是远古大仙,神通广大,哪个不比十大金乌强大万倍?

神不知鬼不觉的救下杨戬兄妹,不过举手之劳。

杨戬冥冥中已感应到,眼前这高不可攀,几入云天的仙山,正是昆仑圣境。

那盘山而上的崎岖小径,正是当年考验阐教十二金仙,领无数洪荒生灵心向往之的朝圣之路,昆仑古路!

因为一部《封神演义》,元始天尊在后世某些人眼中的形象并不太好。

说来说去,不外乎两大黑点。

一是极端护短,以大欺小,以圣人之尊对师侄出手,打杀了琼霄和碧霄。

二是勾连外人,欺压兄弟,让同根同源的三弟事业尽毁,截教破灭,弟子罹难,郁郁终生。

但杨戬认为,凡事皆有因果,对元始天尊应该一分为二的看。

先说护短。

哪个对子不希望师长护短呢?

通天教主倒是不护短,结果弟子被人杀得死伤殆尽,最终灭教。

再论以大欺小。

有为幼不敬,自然有为老不尊。

琼霄和碧霄不敬圣人,当面对元始天尊无礼,便是自寻死路。

反观云霄,始终对圣人保持尊重,虽然被镇压在麒麟崖下,但肉身与元神无损,封神后也很自由,不像两个妹妹神魂受制于封神榜。

同为大罗金仙,广成子三谒碧游宫,虽然瞧不起截教同门,认为多是被毛戴角之辈,却不敢对通天圣人有丝毫不敬。

圣人之下皆为蝼蚁,对圣人不敬,便要承受圣人的怒火,被打杀了都没处说理。

至于勾连外人,欺压兄弟,只不过是圣人的博弈而已。

虽说“红花白藕青荷叶,三教原本是一家”,但当年三清分家后,阐教和截教就成了竞争对手。

人教太清圣人清静无为,只有一个弟子,无须去争就能安享人族气运。

元始和通天棋差一着,未能占到先机,为了气运不得不争。

既是竞争对手,博弈自然无所不用其极。

所谓兵不厌诈,败了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。失败者若是在敌人身上找原因,而不反躬自省,下次恐怕还要失败。

前世读封神,别人敬佩通天教主傲对四圣的豪气。

杨戬却对元始天尊的手段颇为赞叹。

封神杀劫,元始天尊一箭四雕。

借助劫数,他毁灭了截教,掌控了天庭,清除了叛逆,了结了因果。

天庭和西方教看似大赢家,其实不然。

昊天上紫霄宫告状,引发封神杀劫,得罪了玄门诸圣,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。

更糟的是,封神榜在元始天尊手中。天庭众神,名义上以昊天为尊,实则被阐教元始圣人掌控。

西方教在封神中看似占了大便宜,渡走三千红尘客,但那大多是歪瓜裂枣。

截教真正的精英,如金灵圣母、无当圣母、赵公明、三霄仙子、雷部众神等都留在东方。

更妙的是,元始天尊借着封神杀劫,让通天教主和西方二圣结下深仇大恨。

截教虽灭,但只要通天教主在,此事便不算终了,西方教早晚要付出代价。

相反,元始这个覆灭截教的罪魁祸首,通天还不敢轻易报复。

许多截教弟子的元神受制于封神榜,一念就能使之魂飞魄散。

通天就算想报复,也要为弟子们的安危考虑。

这般细细一算,杨戬发现元始天尊才是封神杀劫最大的赢家。

当然,最重要的是元始天尊够护犊子,绝不让看重的弟子吃亏。

杨戬决定拜入阐教门下,受元始圣人庇护,是最安全的。

沿着前辈们走过的朝圣之路,杨戬u徐徐前行,脚步不紧不慢,却无比坚定。

不论沿途多么凶险,不论是冰刀雪剑,还是妖魔幻象,亦或是香车美人,名利富贵,杨戬都专心体验,却又视若无睹。

这九天以来,他经历了多重幻境。

幻境无比真实,仿若转世重生。在幻境中,杨戬或为九五至尊,或为帝王将相,或为贩夫走卒,或为流民乞儿......

他渡尽劫波,道心却无丝毫动摇。

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,请退出

来源9:http://b.faloo.com/1161708_2.html